爆炸和防爆知识简介

[2014/8/20]

  爆炸是怎样发生的?

  当下列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爆炸就会发生:

  1. 现场存在易爆物质,如易爆气体;

  2. 现场存在氧气;

  3. 现场存在引爆源,如足够能量的火花或足够高的物体表面温度。

  仪表防爆措施

  显然,消除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能防爆。由于氧气无处不在,难以控制,所以控制易爆气体和引爆源为两种最常用的防爆措施。我公司生产的防爆热电偶,防爆热电阻,防爆压力表等防爆系列产品就是利用间隙隔爆原理,设计具有足够强度的接线盒等部件,将所有会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 件都密封在接线盒内,当腔内发生爆炸时,能通过接合面间隙熄 火和冷却,使爆炸后的火焰和温度不传到腔外。而在仪表行业还有第三个措施,即控制爆炸范围。

  爆炸型气体危险性的分类

  各种防爆方法均根据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决定了具体的防爆安全参数。

  评价爆炸性气体的危险性,主要考虑该气体与爆炸可能性有关的三个特性:

  1. 爆炸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的可爆炸浓度范围。这种可爆炸范围越宽,则该气体就易爆炸。

  2. 爆炸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对引爆火花能量的敏感性。可能引爆的火花能量越小,则该气体就易爆炸。

  3. 爆炸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对物体表面温度的敏感性。可能引爆的物体表面温度越低,则该气体就易爆炸。

  事实上,上述三个特性中的第一个与后两个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只要控制了爆炸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和最低物体表面温度,则整个可爆范围便都可得到控制。而后两个特性则是相互独立,不存在联系的。所以对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就分别根据后两个特性而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