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软化水设备与现代相比有何异同

[2015/12/4]

  目前国内工业民用锅炉、空调设施的补给水(软化水)大多一直沿用人工操作的软水器(钠离子交换法)进行处理。因其投资不高、适应性强,几乎长期占领了锅炉水处理的这一领地。但其工艺操作繁琐和人为等等因素的干扰,工耗、水耗、电耗、盐耗以及维修费的居高不下固有的缺点。

  现代的水处理装置,大体上讲技术先进、运行平稳、操作简便;效果上突出表现在:不结垢、不腐蚀、无事故;安全、节能、高效、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是国内外专家和众多有识之士长期探索研究的重要科研项目。

  系统阀门多系统中的每个交换罐都必须毫不例外的配置七个阀门。每个运行周期至少对其切换28次。且不论其操作的规范和失误,单就各连接点的跑、冒、滴、漏就由此带来的工耗、水耗、电耗、盐耗以及维修费用极高且设备运行终点由人工检测和判断。

  再生系统繁再生系统盐液的制备及输送,要有足够的溶盐池,需沉淀、过滤、盐液泵、输送管及相应的防腐措施;供电设施的功率高;大多需要建造单独的水处理间。辅助设施的投资远大于水处理装置的本身。运行管理相对繁杂、制水成本相对要高。

  终点控制难锅炉水处理装置能否安全可靠的工作,关键在于严格检测和正确判断每个工序的停止点;并及时无误的对系统进行快速切换。传统水处理的操作方法是永远无法实现的。每个软化周期都有从软化到再生、从再生到软化的两次切换操作。对于人工操作的装置来说,每步运作,不是滞后必然超前,而第二个切换,则往往担心再生不够而人为的滞后执行。因此,这种传统的的运作方式,必然使各项能耗指标成倍地增加,是运行成本无法下降的根本因素。

  树脂利用率低由于人为操作的必然因素,软化周期的水处理量永远欠饱和,交换树脂的工作容量不能充分利用,有将近30~50的树脂在无功循环。增加盐耗水耗,物乏所值,浪费无穷!

  锅炉的工作原理:锅炉是重要的热能动力设备,我国是当今世界锅炉使用最多的国家。自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锅炉作为动力来源强力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先后被广泛应用于机车、火电站、船舶、工矿企业等动力需求领域,并且不断发展完善,经久不衰。

  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从而为人们提供动力的来源。锅炉在运行中由于水的循环流动,不断地将受热面吸收的热量全部带走,不仅使水升温或汽化成蒸汽,而且使受热面得到良好的冷却,从而保证了锅炉受热面在高温条件下安全的工作。由此可见,水作为锅炉正常运行的介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锅炉命运与水质的好坏是自锅炉诞生之日起便戚戚相关的。

  长期的锅炉运行实践表明,锅炉的给水品质,是影响锅炉及热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经净化处理的水中含有许多杂质,特别是钙镁离子,这些杂质如果随给水进入锅炉系统便会形成水垢,将会造成极大危害:(1)导致锅炉受热不均匀,损坏金属;(2)降低热效率,增加能耗;(3)导致金属腐蚀;(4)易使蒸汽品质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