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医疗为何成医疗界“小儿科”

[2011/2/19]

  数据显示,我国儿科医生在15年内仅增加了5000人,儿科医生缺口逾20万人,儿科医院仅占医院总数的0.52%。北京两大儿童医疗机构不堪重负,二级医院“儿科恢复令”执行不畅,各级妇幼保健院儿科偏废,这些并发为儿童医疗“全身不遂”症。

  “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输液像是流水线”成为眼下许多地方儿童“看病难”的真实写照。看病难,症结在于儿科医生人才短缺,有数据显示,我国至少还缺二十余万儿科医师。现实中,很多综合医院取消了儿科,即便保留儿科,在医院大格局中,也是不受重视的“小儿科”。

  原因何在?一是规划和培养渠道堵塞。1999年起,医学院儿科专业停止招生,切断了儿科医师的稳定来源。目前儿科医师的主要来源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和儿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儿科医生后继乏人。

  二是医疗部门纠结于利益考量致使儿童医疗成短板。儿童年幼体弱,不适宜作CT、核磁共振等医疗仪器检查;儿科用药要求严格、剂量较小;儿童病情多变,需要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加以观察、监护。在“以药养医”依然是绝大多数医院的主要盈利模式的背景下,医疗部门不愿为这种费力不盈利的“小儿科”投入更多。

  三是儿科本身的风险特性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幼儿语言、感知能力差,无法表述病理体征,儿科被称之为“哑科”,很大程度上要靠医生自己的精湛医术和临床经验诊病。同时,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和家庭的心肝宝贝,关注者多,期望值高,风险性大,医学毕业生多不愿从事儿科,儿科医生改行的情况屡见不鲜。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