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成污染界又一热点 急需加强土壤修复检测

[2013/5/10]

  农药化肥引起的土壤污染

  近年来,农业化学用品的提高,大量化肥、农药散落到环境中,非点源污染对土壤的危害正在不断加强。大量的污染物不断地向土壤中渗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将引起土壤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微生物活动将受到抑制,对农作物的生长不仅没有了本应有的肥料,甚至会污染到农作物。目前,全国受污染耕地约1,000万公顷,其中有机污染物污染农田达360万公顷,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污水灌溉污染耕地达216.7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超过1,000万吨,造成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是导致各大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最重要因素,污染程度要大于工业和生活。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告数据,2007年农业源共排放了总氮27,046万吨,总磷28万吨,COD1,324万吨,分别占全国水污染排放总量的57%、68%和36%,远高于工业和生活源。农药化肥也是造成湖泊水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因素,湖泊水中64%的总氮、78%的总磷和60%的COD均来自于农业。

  环保部土壤污染防治需立法

  今年4月10日,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在北京出席一研讨会时说,土壤污染调查数据“肯定会发布的,核定以后会发布”。庄国泰当时说,在土壤污染调查中发现,即便上百年的土壤金属污染物依然存在,其中上世纪80年代初禁用的“666”等农药残留在一些土壤中仍可检测出。

  早在2006年7月,原环保总局便宣布耗资约10亿元,开始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展开首次调查。《人民日报》当时的报道说,此次调查预计2008年完成。

  环保部称,中国土壤环境保护管理基础薄弱,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完成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属于普查性质,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调查样点较疏,以耕地为例,每8公里乘8公里的网格(即64平方公里,也就是6400公顷)布设一个点位,只能从宏观上反映中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情况。

  加强土壤修复检测

  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经国务院同意予以印发。《安排》提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安排》提出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基本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对全国60%的耕地和服务人口50万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初步控制被污染土地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有序推进典型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