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不力 问题频发 九成受访者食品安全存信任危机

[2013/5/18]

  超九成受访者对食品安全存信任危机

  96.22%的人对食品安全存有信任危机,83.85%的人认为是“食品安全监管不力,执法力度不足”;11.35%的人认为“执法和司法实践中遇到法律适用难题,难以定罪量刑,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4.8%的人认为“缺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标准的制定”。

  53.02%的人认为,应严惩食品安全监管失职行为;37.75%的人认为,应对故意违法犯罪行为“严惩重处”;9.23%的人认为,能否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是关键,要加大巡查排查力度,发挥群众举报作用。

  监管不力 致食品安全事件高发

  作为一个产业,同样避免不了象其他产业一样所出现的弊端,如掺杂使假、假冒伪劣、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等。这种昧着良心以取得不义之财的现象和行为,在一些地方屡见不鲜。特别是一些小加工作坊、小企业更是利益熏心,无所不为,加重了食品安全的风险。

  此外,微小型企业和小作坊占我国食品行业的90%左右。尽管公众跟随媒体,往往将目光聚焦于有名有姓的大企业,但食品安全监管最富挑战、最艰巨的部分还是这90%。

  在监管上,食品安全同样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患。作为保证食品安全的《食品安全法》,在监管上实行分段监管,形成了各部门各管一段的体制。这种体制所带来的后果是有了利益都抢,沾了责任都推,这种情形在基层表现的尤为突出。监管的漏洞为食品安全埋下了许多隐患,致使人们对现在的食品存在无可奈何的心理。一些单位自己建食品基地就是这种心理的正常反应。

  客观地说,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确实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就连拥有“史上最严”食品安全制度的欧盟,也出现了“挂牛头卖马肉”的食品安全风波。美国也曾出现大量食品、药品致人死亡的事件,让整个社会人心惶惶。就连很多内地人信任和依赖的香港市场,也曾经饱受有毒有害食品的困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同时,还举一反三式地全面检查自身在食品监管领域的制度漏洞。

  “人头落地”能否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要多管齐下,重典治乱未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朱毅说,监管部门需防患于未然,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要重视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日前“两高”出台的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司法解释,针对我国《刑法》中“最高可判死刑”的食品犯罪情形,也做出了更为细致的具体司法解释。用“人头落地”这样的直观形象说法来诠释死刑的严厉性、威慑力,并进一步以此来昭示新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犯罪的决心和意志,无疑非常酣畅淋漓,让人感觉十分痛快解气。

  但同时,恐怕也要意识到,就食品安全领域的全面治理而言,“人头落地”及其所显示的惩罚严厉性,其实又远非事情的全部。

  朱毅认为,安全的食品不是监管出来的,也不是条例制定出来的,而是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因此,如果要想完善食品生产的安全链条,需回溯本源,尽快完善对农产品生产的信息采集,并加强农业生产制度与标准的建设,引导农民科学生产、健康生产,在生产者身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