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生物燃料”一波三折 政策面料“大掉头”

[2013/7/9]

  利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并不能造福环境

  7月3日,欧洲环境局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利用混合作物制作的燃料并没有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报告中还提到,原料作物的来源在很大程度决定了这些生源燃料环境效益的高低。另外,在报告中提到的环境冲击包括砍伐森林、排干泥炭地以及其为了生产生物燃料而清空土地,这些被称之为“间接土地利用变化”。

  当农业残留物或浪费的粮食成为原料时,无论是在温室气体的排放方面还是在影响生态系统方面,生物能源的效率都会明显高于石油燃料。但欧洲环境局同时指出,为了制作生物燃料而专门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会损害生态环境,比如对森林的砍伐。

  支持者表示,出于对欧盟的生物燃料政策的担心,采取限制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欧盟曾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料将占到全欧运输用燃料的10%,但是这个目标数字刚公布不久就遭到了生物柴油企业和农民的强烈抗议。企业方面称欧盟设定的目标数字将会摧毁一个价值140亿英镑,而且正在蓬勃发展的产业。农民则认为在一个全球粮价不停的波动的时代里,欧盟的政策剥夺了他们的需求。

  欧洲环境局主任Hans Bruyninckx表示,“未来几年,我们可以看到生物能源在能源革新中展现出的巨大潜力,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潜力必须考虑到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效率。举个例子,以粮食作物为代表的第一代生物技术对生物质的利用效率就非常低。”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支持

  同日,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发布报告称,到2020年,高级生物燃料和电动汽车在道路运输领域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与传统化石燃料相匹敌,因此各国应加强和扩大对生物燃料研发的支持。

  随着化石能源储藏量日益减少以及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近年来人类开始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探索与研发。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刚刚发布的这份研究报告,无疑为生物能源开发传递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报告称,该机构进行的一系列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到2020年,公路运输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将展现出“日益积极的前景”。该报告的主要作者、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专家迈克尔·泰勒先生说:“我们认为,展望2020年,前景还是很好的。先进生物燃料开始形成规模,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都将减少运输领域的碳排放。到2020年,这些产品的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运输领域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竞争力将会增强。”

  通常来说,生物燃料分为两类。第一代被称作“传统生物燃料”,主要用粮食作原料,包括甘蔗、薯类、甜菜、玉米、小麦等,缺点是粮食消耗量大,提取过程中易产生新的污染,因此遭到质疑。第二代生物燃料被称作“高级生物燃料”,原料主要使用非粮食作物,如秸秆、枯草、甘蔗渣、稻壳、木屑等废弃物,以及主要用来生产生物柴油的动物脂肪、藻类等。

  目前,传统生物燃料的主要生产国是美国和巴西。2012年,美国生物燃料的产量占全球的61%,巴西占25%,其次是欧盟、中国和加拿大。美国主要是从玉米提取,巴西则是从甘蔗中提取。进入2013以后,全球高级生物燃料生产能力快速增加,主要国家也是美国、欧盟、加拿大和中国。报告特别指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将在这一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政策转向 将大力发展“次生”生物燃料

  欧盟能源委员会和环境委员会日前联合制定了一项关于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欧盟法律修正案。根据该修正案,欧盟在大力发展“次生”生物燃料的同时,将控制使用粮农型生物燃料,保护农田土壤不受生物燃料发展的负面影响。

  欧盟能源委员会和环境委员会指出,“次生”生物燃料使用生活垃圾、餐厨废油、苔藻及其他不与粮食、饲料作物直接竞争的生物原料生产,既有利于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能避免增加农田土壤荷载压力,有利于保持农田土壤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修正案鼓励生产“次生”生物燃料,并在交通运输部门设立了阶段性发展目标:2016年“次生”生物燃料占交通运输燃料消费总量的0.5%,2020年达2.5%%,2025年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