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全面开展发泡餐具打假活动

[2013/8/9]

  当前,发泡餐具“解禁”重返市场,社会上关于产品“有毒有害”的讨论甚嚣尘上。7月30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京召开媒体通气会,中国塑料餐具联席会议办公室与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日前开会达成共识,成立中国塑料餐具联席会议质量协查部,下设华东、广东、华北东北、西南中南西北4个协查组,协助企业属地质监局对当地生产发泡餐具企业进行常态化协查、举报,以严厉打击使用假料、废料、回料生产一次性发泡餐具的违法行为。目前,列入首批打假地区的打假工作已正式拉开序幕。

  7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食药监管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切实加强发泡餐具监督管理。“它表明了国务院相关职能部门对发泡餐具产品的共识,也表明了一个14年无人管理的发泡餐具产业从此又被纳入政府有序管理的阶段。”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李沛生如此评价。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钱桂敬表示,应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看待发泡餐具重返市场,首先应科学看待聚苯乙烯发泡餐具,其无毒无害,是绿色环保产品。“发泡餐具以聚苯乙烯为主要原料生产,它无毒无害,卫生、物理性能优良。回收后再加工可广泛生产画框、建筑保温材料、办公用品等多种产品,属于典型的绿色环保产品。”

  发泡餐具受热65℃时会产生强致癌物“二恶英”,释放出苯乙烯单体致毒,内含双酚A,会导致生殖机能失常,生产发泡餐具所用的发泡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这是社会上流传的关于发泡餐具有毒有害的部分观点。业内人士表示,这几种观点都是错误的,缺乏科学依据。原轻工业部科技发展司司长徐蓓蕾举例称,产生二恶英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含苯环的物质和含氟、溴一类物质同时存在;温度在300-400℃以上;有金属催化剂存在。发泡餐具只含有苯环这一个条件,所以不可能产生二恶英。

  “目前我国一次性发泡餐具在生产过程中,早就使用丁烷替代氟利昂作为发泡剂,因此不存在产品生产工艺破坏大气臭氧层的问题。”钱桂敬批驳称,认为发泡餐具遇热释放二聚体、三聚体,从而产生环境荷尔蒙(我国译为“激素”)对人体有害的观点也属于误传。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美、日等多国权威研究机构测试结果,均证实聚苯乙烯并没有环境荷尔蒙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发泡餐具观点争论的迷雾渐散,加上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其监管职责,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就是坚持与时俱进与常态化管理,不断改进食品包装标准与按标准执法检查。“主管部门应及时跟进补充、修订标准,明确替代标准。坚持按标准执法检查,将不定期的临时检查改变为常态化检查。”李沛生建议,发动授权同行业企业、社团组织协助执法检查,并设立协查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