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光伏挑战与成长并存 今年将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2013/8/10]

  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表示,发展太阳能产业是中国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推进清洁低碳发展的重要措施。2012年中国太阳能发电量超过31亿千瓦时,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将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

  一方面国际整体多晶硅产能过剩,多晶硅价格急剧下降,造成企业亏损;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欧盟对中国发起了双反调查。两方面冲击下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新能源发展势头迅猛光伏尤显突出

  《报告》对2012年的全球电力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包含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在内的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其中光伏产业发展尤为迅速,2007年~2012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从8.3GW增加至96.7GW,5年增长10倍以上。

  针对新能源的投资规模,《报告》显示:2012年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性投资已达到2687亿美元。尽管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呈现衰退趋势,但在2006~2012年间,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年复合增长率仍高达19%,数字清楚表明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为了应对挑战,国务院发布了“国八条”,并和欧盟达成了协议,在“量价受限”的条件下,欧盟将不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47.6%的反倾销税。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表示,到2050年,中国火力发电将要从现在占到整个电力供应比例的72.5%,下降到30%左右,光伏发电跟风力发电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王斯成说,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做光伏产业30、50年的规划。到2015年中国的累计装机将达到3500万千瓦,到2020年将达到1亿千瓦;2020年到2050年光伏装机量还会大幅提高。

  “我们的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不再是一个辅助性产业,而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逐渐替代传统能源。”发布会现场,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表示,“我们预计在2035年,全世界所用能源的一半都将来自于可再生资源。”

  薄膜崛起核心技术企业逆势扩张

  受欧盟和美国“双反”、光伏行业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晶体硅组件的产能增速放缓。《报告》预计晶体硅光伏产业链产能过剩的局面将会延续到2014年,随着全球光伏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2015年后光伏产业的供需将趋于平衡。

  由于薄膜光伏技术的日趋成熟和转换效率的快速提升,2006~2011年薄膜组件在产能、产量上均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薄膜因其无污染、耗能低、温度系数好、弱光发电强等特性,可做成透光和柔性电池,广泛应用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和日常生活中。

  随着薄膜技术快速发展、转换率的进一步提升和柔性组件的逐步量产,其成本优势和应用优势将继续保持。通过技术并购和自主创新,目前汉能控股集团的薄膜光伏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铜铟镓硒(CIGS)组件量产转化率已达15.5%,成为技术上领先全球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从满足市场需求及经济竞争力来看,柔性化、薄膜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显现。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面临着能源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中国现在是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也是世界光伏的第一大生产国,2012年当年产量达2100万千瓦,是名符其实的光伏制造大国。面对中国光伏市场的新一轮大规模启动,光伏行业面临着产业整合、融资、质量等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说,目前中国的太阳能产业主要还是光伏产业,在严峻的挑战中一百多个企业将实现优胜劣汰,使得技术先进、成本低的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报告》称,目前世界光伏产业已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中国在逐渐引领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光伏行业的发展。近期国家连续利好政策出台彰显政府对发展光伏产业的决心,在国家加大科技、金融、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下,中国的薄膜太阳能产业在新一轮的能源革命中一定会保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