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市场混乱种类繁多 加强监管完善标准迫在眉睫

[2013/8/22]

  保健品批号种类繁多市场混乱监管缺失

  走入保健品市场,那些经常购买的消费者会细心的发现,如今国内的保健品批准文号可谓种类繁多,常见的保健品批号有“卫药健字”,“卫食字”,“卫食健字”,“卫药准字”等等,让人大感迷惑无从下手,这些保健品批号都是怎么来的,不同的保健品批号代表什么含义呢?

  在走访中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大多对此保健品批号的含义一无所知,更有3成多消费者把食品当成保健品、把保健品当药品。“从来没有关注过批号,原来买保健品的时候更多的是询问疗效等问题。”李女士回答道。在采访的10位消费者中,只有一人对保健品批号有一定了解,其他9位均表示没有关注过。

  目前市场上售卖的所谓“保健品”很多是打着食品批号,却穿着保健品外衣。一瓶标注为食品批号“卫食证字”的深海鱼油为了吸引购买者,在其产品宣传单上写道:“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在血液中的含量,调节血脂浓度,清理血栓,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脑供血不足,预防中风,减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同样据浙江在线报道,“β-胡萝卜素软胶囊”、“芦荟软胶囊”等几个品种产品,都是“食品孪生兄弟”——同为“杭余卫食字[2005]第09641号”一个批号。

  此外,同种类“保健品”的国产品牌和洋品牌的价格相差数倍,药店甚至将国产保健品进行包装,成为“舶来品”。然而,这些产品的包装上,除了用量、适宜人群和简单的功能介绍外,既没有任何批准文号,也没有具体的生产厂家,更没有产品说明书。面对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的“保健品”,普通消费者在选购此类商品时根本无所适从,再加上受到商家产品宣传和包装的迷惑,在购买时很容易受误导。

  多地整顿保健品市场 加强检测检验

  山东:为掌握全省保健食品安全状况,查找分析安全隐患,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将减肥等5个功能类别、茶剂及以阿胶等11种原料生产的共13类150批次保健食品纳入风险监测。

  据了解,对减肥等5个功能类别易违法添加药物成分的保健食品,主要监测违法添加药物成分、重金属、农药残留检验项目;对茶剂及以阿胶等11种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主要监测功效成分、重金属、农药残留检验项目,并选择30%的样品开展易超量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监测。本次监测涵盖17市生产企业和流通领域的批发市场、药店、专卖店、商场超市、食品店等监测点。

  山西: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4日通报称,两月内共查处129种违法保健食品,涉及问题有非法制假、非法添加化学药物和严重违规宣传等。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赵光国说:“物资匮乏时代,民众更关心吃饱穿暖的问题,现在人们将健康放在了首位。保健食品行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民众对保健食品的需求潜力极大。然而,保健食品的非法制假、非法添加、夸大疗效等问题却频现报端。”

  江西:据悉,自2013年10月1日起,江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可按照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有关规定,在被确定的检验项目范围内开展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注册检验、复核检验工作,并出具检验报告。被确定的检验项目范围包括安全性毒理学试验、功能学动物试验、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卫生学试验、稳定性试验、复核检验。

  其中,功能学动物试验包括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氧化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减肥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保健品无法可依 专家呼吁建立安全标准

  作为一个保健品大国,目前中国尚无保健食品成分安全用量的专门标准,现行的保健食品成分审核一般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取《药典》中对药物有效成分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作为核算标准,评审专家只能凭经验和文献研究对保健食品中的功能因子用量进行判断。

  北京食品协会理事长、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金宗濂指出,目前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由于缺乏安全用量的指导性标准,一些保健品生产厂商往往通过增大保健食品中的功能因子含量来提升保健效果,但这种做法可能导致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失效,甚至使长期服用者遭受毒副作用,甚至健康损害。

  金宗濂强调,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保健食品与药品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也有所区别。需强调的是,保健食品的作用是调节机体机能、提高人体抵御疾病能力,起到缓解疲劳、补充营养、改善生长发育等目的,而非预防或治疗疾病。这要求保健品具备安全性与功能性,对特定人群有一定的生理调节作用,且长期服用对人体没有危害。

  然而,由于缺乏安全标准,保健食品与药品的成分剂量界限模糊,保健食品宣传时也经常夸大其药效,有些甚至添加西药增加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