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助力检验检疫 检测效率大幅度提升

[2013/9/2]

  “E检通”的应用,使得货物查验周期从1至2个工作日缩短为0.5至2小时,货物放行周期从0.5个工作日缩短为1分钟,仅海沧口岸全年预计可为外贸企业节省通关时间约4万多天。

  据介绍,海沧口岸长13公里,进出口货物分布在9个码头、26个堆场,岸线长、人员少、工作量大。以前进口货物需要接到报检单证后才能进行查验,且查验现场在堆场,查验信息登记、拟证和放行等后续工作在办公室。“借助‘E检通’的信息化手段,这整个过程都实现了提速。”海沧局局长辛锡龙表示,以前进口一批货物,相关科室需要接收到报检单证后才能进行查验,现在通过“E检通”,施检科室人员可随时随地接收、查看报检信息,灵活安排工作,并在检验检疫现场完成货物检验、查验信息登记、实施拟证放行。

  事实上,移动检验检疫平台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我国地方检验检疫局。今年6月,宁波检验检疫局开发的移动检验检疫平台,改变了原先系统多、应用繁、共享难、分析弱的状态,以及信息系统不能在业务现场使用的问题,使电子监管如虎添翼,一旦发现问题可立即处置。

  据介绍,该移动平台,只有经过统一安全的组织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服务的人员,才可以利用电脑、手机、iPad等终端访问检验检疫各个信息系统,实现随时随地检验检疫。这些信息化系统包括交通工具检疫监管系统、CIQ2000、数字实验室系统、口岸鉴定业务系统、进口原油电子服务平台、进口原油电子监管系统、智能办公系统等。

  2012年,宁波局新成立了信息化管理处,在对现有信息系统做充分的调研之后,宁波局确立了3年内建设“智慧检验检疫”的计划,重点是要改变原先系统多、应用繁、共享难、分析弱的状态,以及信息系统不能在业务现场使用的问题,打造“智慧应用平台”,实现移动检验检疫应用、统一门户应用以及智慧分析应用。移动检验检疫应用,实现了对宁波局30个系统的统一登录,以及另外22个系统的访问链接,实现对多个信息系统待办任务的待办提醒,实现每一位应用者用户界面的个性化定制,从而方便应用。

  此外,另一项技术的出现,也大幅度地提升了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工作效率。自8月20日起,厦门海沧口岸、东渡口岸试行入境集装箱货物检验检疫凭电子指令放行新机制。厦门检验检疫部门通过“厦门口岸电子检验检疫管理系统”对码头发送入境集装箱货物电子放行指令,取消入境集装箱货物提货单加盖“检验检疫专用章”放行旧机制,码头根据检验检疫的电子放行指令直接实施放行。

  这项新机制将为每票货物节约12小时通关时间、节省100元通关费用,辖区进口企业预计每年将节省通关时间30万小时、费用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