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检测技术成调和油比例国标难产之源

[2013/10/29]

  国产橄榄调和油比例标明不清

  近年来,国产橄榄调和油势头很猛。在广州市中环广场的永旺超市里,整片食用油区几乎成了橄榄油的天下,国产橄榄调和油抢到大片“领土”。同样是1.8L的金龙鱼食用油,葵花籽油售价是31.9元,而橄榄食用调和油则是50.8元;多力的2.5L芥花油卖47.5元,同等容量的橄榄葵花油则卖到64.8元,同等容量的橄榄调和油会贵1/3的价格。

  进口橄榄油分两种,一种是原装进口,一种是原材料进口后进行国内分装销售。在永旺超市里销售的原产国是西班牙的Hojiblanca特级初榨橄榄油在包装上标出“原瓶原装进口”,500ML卖108元;国内某知名品牌的特级初榨橄榄油是国内分装,750ml卖95元。细心一看,还能发现几乎在所有原装进口的橄榄油的瓶身上都能见到“配料:100%橄榄油”的字样,但是国内分装者却无此标准。

  调和油检测存技术难题

  据业内人士表示,行业乱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标准的一直缺位。据了解,国家相关部门早在2005年就启动《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并多次征求多方意见。但由于企业对调和油的命名规则存在争议,直到现在也未能出台。

  吴澎认为:“调和油一旦勾兑完成,要通过检测仪器才能分辨出添加了什么油、成分是多少,检测难度非常大,这是国标难产最主要的原因。”而且,目前尚未有专业期刊发表能作为“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

  “现有的检测方法成本高、时间长,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寥寥无几。”一位粮油质量检测工作人员表示,油很容易酸败,商家往往会加入很多抗氧化剂,加大检测难度,农村居民用的散装油则更不好普查。

  吴澎认为公开油料配比是一个总体发展趋势。今年7月,卫计委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人士在“2013年全球油脂油料产业峰会”透露,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修订整合工作已启动,要将调和油纳入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增加相关数据定义和安全指标,并添加标识要求,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质监部门:每种油兑了多少很难检测

  据媒体此前报道,质监部门也表示,调和油一旦勾兑完成,要通过检测仪器来分辨出添加了什么油、成分是多少,难度非常大。调和油不像纯食用油,纯食用油掺了一点别的油就可以检测出来;但调和油却不是这样,由于各种油的脂肪酸结构组成差别并不那么明显,所以对调和油只能检测出特定油种有还是没有,具体比例很难检测。

  随着检测技术不断升级,国家并没有放弃对调和油的监管意图。在今年7月中旬举行的"2013年全球油脂油料产业峰会"上,卫计委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二部有关人士透露,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修订整合工作已启动,要将调和油纳入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增加相关数据定义和安全指标,并添加标识要求,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食用调和油国标制定七年未出台

  据了解,《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当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至今已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2008年,《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并提交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直到去年8月,中国粮油学会一位负责人表示,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有望于当年底或今年上半年出台……对比市场上的其他油品,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第二版国标已于2003年修订完成;2008年,亚麻籽油也更新了国标;新近流行的橄榄油与橄榄果渣油也于2009年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而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已“在制定中”,至今已7年,仍未见踪影。

  有消息传出,国标最终稿已经由各部委通过,正等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