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拟出台 “有标没用”现象将终结

[2013/11/4]

  没有监测机构无人监管

  那么,车内空气质量有没有地方可以检测?又谁来监管呢?“没有听说过车内空气质量报告,新车都有异味,是正常的。”某品牌汽车4S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不能提供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而汽车售后也不能提供相关的检测,“没有设备,不能做这方面的检测。”某品牌汽车售后工作人员说。对于美国发布的车内空气质量最毒与最优榜,相关品牌销售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报道。“中美两国所卖车型是有区别的,即使他们的车型空气质量有问题,也不能说咱们这儿卖的就有问题。”某品牌汽车销售人员说。

  “没有听说过有关车内空气质量的相关标准,我们这儿也做不了这样的检测。”石家庄市质量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员说。随后,记者又辗转多处与石家庄市环保局监测中心取得联系,相关人士表示,没有听说有关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我们这儿没有这方面的资质,也没有设备。所以,无法检测。”而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环保部门每年光认证的项目都检测不过来,所以,也没有人关注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

  不过,看中市场需求,做车内净化设备的企业越来越多,他们多能做相关检测,但是项目比较单一,而且多是以销售净化设备为主。“我们只能检测车内甲醛,说白了,主要是为销售设备而购置的仪器。”一位专做净化设备的企业负责人坦言。

  标准缺失危害无从考证

  人体长期吸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对眼、口、鼻、咽喉造成刺激,导致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身体协调能力下降、疲劳、神经损害并影响肝脏、肾脏等身体器官的正常功能。但是,目前不仅我国,国外也没有严格的法规对车内空气各成分的含量进行规定,消费者也无从考证所驾驶车辆的空气质量究竟如何,是否会对他们造成危害。近日,福特汽车排放专家表示,整个车内空气质量测试体系现在才刚起步,汽车业还未能完全搞清楚哪些零部件会释放哪些物质。目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车内有毒气体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内饰件的塑料与粘合剂,但是如何对这些有毒物质进行科学有效地检测,并进行控制和解决,目前还是个难题。

  据了解,目前大多汽车制造商都有自己的一套测试体系,用来检测在汽车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但缺乏标准化的方法。如有的是车辆保持密闭状态后2小时进行测试,有的是16小时。此外,同一辆车,是在工厂下线后马上测试,还在经销商门店放置2个月再测试,是放在户外还是遮蔽处后测试,得到的结果都有很大差异。

  车内空气强制标准有望出台

  事实上,随着私家车的激增,汽车空气污染事件一直颇受关注。2012年9月,300名车主集体投诉奔驰(如担心影响广告,品牌名均可删除)汽车甲醛超标4倍事件,9月14日一份“健康汽车检测报告”表明11款主流车型可能存在致癌风险,多个品牌榜上有名。2013年3月19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推出特别节目——315特别行动,关注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节目指出奔驰和宝马(如担心影响广告,品牌名也可删除)等车型的阻尼板含有70号沥青成分,长期使用会严重影响车主的身体健康。

  从以往的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低端品牌、高端品牌,都出现了汽车空气不达标的情况。为此,2012年3月1日,由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GB/T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这是我国第一次对车内空气质量做评价标准。不过,指南并非法规,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而且《指南》出台前,检测车内空气质量参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比发现,在甲苯和二甲苯的指标上,车内标准比室内标准要宽松不少。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参考了国外标准,仍不及欧盟、北美严格。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环保部有望将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制定列入明年的强制性标准的制定计划中,而且还要增加一些检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