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雾霾呈现高发态势 大气污染防治迎“黄金五年”

[2013/11/7]

  雾霾呈现高发态势

  “刚刚过去的10月,中东部雾霾呈现高发态势。”1日,在中国气象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平均雾霾日数为52年来最多。

  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天津均为历史同期最多。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分析,10月以来,降水量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也是加重空气污染的两个重要因素。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气候专家周兵分析,近期北方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次数上偏少、强度上偏弱,是主要的气象条件。造成雾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平均风速减小使得风力对污染物的搬运作用减弱。二是静稳天气的增加使得污染物不容易扩散。三是全国降水日数减少明显,近50年来减少了10%,导致气溶胶的湿沉降减弱。

  而在陈振林看来,京津冀的大气污染,气象因素是外因之一,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在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以臭氧、细颗粒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区域内重污染天气频次日益增多。”

  “污染是‘元凶’、气象条件是‘帮凶’。”陈振林分析,空气污染加剧雾霾天气的增多主要还是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就容易积聚。一旦有冷空气来,风一刮就会有好天。但是冷空气一过,从第二、第三天开始,又慢慢地变差。

  环保部:做好今冬大气污染防治

  据环境保护部网站消息,环保部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控制燃煤污染。在天然气气源供应不足的地方,要优化使用方向,优先保障民生用天然气。

  环保部消息,近年来,中国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进入采暖期后,季节性燃煤造成污染物排放量剧增,同时逆温、静风等不利气象条件频繁出现,造成部分地区雾霾天气频发,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环保部要求,各地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严格控制燃煤污染。积极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在天然气气源供应不足的地方,要优化使用方向,优先保障民生用天然气。各级环保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煤炭质量检测,严控高硫份、高灰份煤炭生产和使用,超标煤炭一律封存并实施处罚。二、深化面源污染治理。要大幅减少冬季施工工地土方作业,各级环保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强化施工工地扬尘环境监管,对达不到绿色施工标准的一律停工整顿。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禁止道路遗撒和乱倾乱倒,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渣土运输车辆一律予以处罚。三、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督查为契机,对火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四、加强机动车污染监管。各级环保部门要密切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机动车停放地检查和道路抽查,加大检查力度,禁止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加快高污染车辆淘汰进程,因地制宜地采取划定禁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逐步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

  环保部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构建城市站、背景站、区域站统一布局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确保在2013年底前国家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全部建成PM2.5监测点,尽快按照新标准要求开展监测并发布信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启动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强化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加快推进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建设。2013年底前,初步建成京津冀区域以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省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完善会商研判机制,做好重污染天气变化过程的趋势分析,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介及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信息,保障群众的环境知情权,为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大气污染防治迎“黄金五年”

  此前,国务院日前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计划》提出,经过五年努力,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环保部此前表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带动1.7万亿元投入,但此次出台的《计划》中并未明确提及。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五年,在各级政府财政投资带动下,包括金融机构信贷及带动的社会投资等,预计投入大气污染防治的总投资额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

  《计划》提出的具体指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