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新增中科院生命学部院士简介

[2013/12/20]

  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3名新院士。其中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共9人入选。以下为新增选院士的简介。

  金力

  男,1963年3月出生于上海,浙江上虞人。教授,博士,中共党员。

  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1994年获德克萨斯大学生物医学/遗传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终身教职,1999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教授(终身教职,2001年)。2007年6月起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2011年5月起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

  现为德国马普学会外籍会员、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理事、上海市遗传学会理事长、上海市人类学会理事长,以及《基因组研究》等9家国际学术杂志的编委。1999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2年被科技部聘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1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追溯)。

  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遗传学及遗传流行病学、人类群体遗传学和计算生物学。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及上海市科委等多项重大课题。迄今,在包括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了SCI论文280篇,共被引14000次以上。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教育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精英和优秀学科带头人等奖项。

  赵继宗

  1969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0年被派往美国休斯顿医疗中心进修神经外科1年,次年转到美国Henry Ford医院神经外科,进修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以及显微神经外科。现任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教授、神经外科主任、副院长目前主要从事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和科研、教学工作。

  施一公

  河南省驻马店市人,祖籍云南省大姚县,博士,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长江讲座教授,中国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首批国家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科研领域与方向: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与重大疾病相关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桂建芳

  男,汉族,1956年6月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2年1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4年12月在武汉大学遗传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1995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12月至1994年9月曾在美国俄亥俄医学院和加州大学圣迭戈校区进行工作访问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RNA剪接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关系。现在主要从事与鱼类育种生物技术相关的遗传、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研究。

  高福

  博士 研究员,英文名:George Fu Gao,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1983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1986 年北京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4 年英国牛津大学获博士 ( DPhil-Oxon )学位。先后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 / 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2004年任英国牛津大学讲师、博士生导师、 研究组长。2004-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牛津大学客座教授。

  研究内容:高福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微生物跨种间传播机制与结构免疫学,尤其是有关T细胞识别、艾滋病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机制、禽流感等动物源性病原跨种间传递的机制的研究。

  韩家淮

  安徽省淮南市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是细胞应激反应在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主要用大规模基因突变和基因敲除的方法寻找关键的基因,并在细胞水平和两种模式生物——小鼠和果蝇上进行验证。然后分析这些基因及它们所介导的信号通道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韩斌

  1992年在英国John Innes Centre的 The Sainsbury Laboratory获得植物病原菌分子遗传学博士;1992年至199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植物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回国后在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从事水稻基因组学研究;2008年任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2012年任上海生科院副院长。目前还担任英国John Innes Centre咨询顾问和BMC Genomics、 Plant Cell & Physiology等9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先后获得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支持,并于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研究方向为水稻基因组学研究。

  程和平

  1980-1987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力学系,获学士和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同时辅修生物学系生理学专业,获第二学士学位;1987-1989 任教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90-1995 年留学美国马里兰大学(Baltimore)医学院生理系,获博士学位。曾任美国NIH老年研究所心血管科学实验室钙信号研究室主任,资深研究员(Senior Investigator, tenured)。1998年在北京大学组建细胞钙信号研究室,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0年获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荣获2008年度“长江学者成就奖”(生命科学奖)。2005年与同仁共同创建“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2012年入选“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溯及既往)。2007-2012年担任首席科学家主持科技部973项目“心脏的重大基础和疾病机理研究”; 2013年续担任973项目“线粒体功能障碍致早期心衰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首席科学家。

  早年主要从事细胞钙信号转导的研究,近年致力于线粒体生物医学研究。迄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10余篇刊于Science、Nature和Cell。于1993年发现细胞内钙释放的最小单位,并命名为“钙火花”(Calcium Sparks)。2004年该论文被誉为100年来最杰出的10篇心肌论文之一。于2008年发现线粒体“超氧炫”(Superoxide Flash)。超氧炫是细胞内单个线粒体基质中超氧信号的瞬时爆发现象,此发现为研究生理和病理情况下ROS信号及其调控开拓了新视野。 目前担任Cardiovas Res 副主编、J Mol Cell Cardiol和Am J Physiol杂志编委。

  赫捷

  男,1960年8月出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肿瘤医院院长,肺癌中心主任、手术委员会副主任、胸外科主任。赫捷教授198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系,同年分配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胸部肿瘤外科参加工作,1988年至1993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赴美国俄亥俄大学医学院和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赫捷教授长期以来主要从事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疾病的早诊早治、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术,对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引领食管癌、肺癌综合治疗的大型研究,并取得较大成果。在胸部肿瘤的基础研究,特别是肺癌、食管癌的相关基因研究,分子分期、分型和分子预后方面,赫捷教授所领导的团队亦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转化医学的平台,形成了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密切结合的研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