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雾霾大多为污染物 不能遵循先污染后治理原则

[2014/1/6]

  长三角雾霾来源于污染物

  这次大范围雾霾过程首先是从长三角地区开始的。11月30日先是空气质量下降,此后的一周内逐步演变成重度污染。最严重的时候,预警上升到橙色,在上海南京等城市,预警甚至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红色最高等级。2013年以一场波及17省市的大范围雾霾开始,受灾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整个1月只有5天空气良好,而PM2.5瞬时浓度值一度“爆表”,达到了令人咂舌的1500微克。

  这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又发生了一场类似的雾霾,波及25个省,“受灾”最严重的长三角地区,PM2.5瞬时浓度值一度上了900微克。网友戏称,与京津冀的“京派霾”相比,长三角是“海派霾”。这两场雾霾之间,今年6月,我国颁布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清洁空气行动,从城市、省到国家在今后五年展开大规模的空气治理。

  12月6日凌晨4点,胡安(化名)的出租车行驶在上海市徐家汇到浦东机场的路途中。它的前方,黄色雾霾弥漫,看不到路的尽头。车上的乘客是一位外国友人。对方瞪大双眼看着窗外,啧啧感慨:“幸好我要离开了。”半小时的路程,胡安摸索着走了将近两小时。而他的乘客,最终也没能按计划回国——因为雾霾,截至当天22时许,上海浦东机场取消了101架次航班。上海市环保局的监测显示,6日中午的13时,上海市PM2.5小时浓度高达602.3微克/立方米,是国标的8.6倍。当地环保局称,这是自监测PM2.5以来,上海经历的最严重雾霾。

  长三角最严重的一次雾霾

  这些小颗粒可以直接进入支气管、肺泡,并产生不可逆转影响,也是出租车司机胡安感到胸闷、头疼的直接原因。胡安在上海一家药房工作的妻子告诉他:当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销售量猛增。同一天,上海儿童专科医院日间急诊量飙升,有的甚至达到夏季高峰值,其中以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为主。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试图用各种方式化解这场雾霾带来的影响。联合利华上海办公室的近2000名员工收到了一封邮件:“除十分必要及紧急的业务,请大家12月9日在家办公。公司副总裁飞抵上海,降落时看到了灰蒙蒙的雾霾,一下飞机,立刻做出了这个决定。”

  另外,工程软件公司Autodesk也在通知员工,雾霾警报解除前可在家办公。不过上海的情况不是最糟糕的。临近的江苏南京,12月3日11时的PM2.5瞬时浓度达到943微克/立方米。第二天,南京发布今年首次大气污染红色预警,南京市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浙江省气象局12月4日晚已将霾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霾橙色预警信号,12月5日7时继续发布大雾橙色预警。复旦大学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庄国顺,更愿意用“长三角地区最严重的一次雾霾”来称呼过去的这些天。从12月1日左右开始的这场雾霾,其中受灾最严重的长三角,持续一周才散去雾霾过后,中央气象台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之最。

  雾霾东进不能先污染后治理

  一头一尾,2013年,发生了两场大的雾霾。今年元月雾霾事件,直接促成了“大气十条”的出台。于是,与1月份雾霾不同的是,12月份的雾霾,有了大气十条的指导后,25个省的很多城市,将“大气十条”以及雾霾响应的应急措施用在“实战”上。南京市自哈尔滨之后,成为第二个在雾霾天下令中小学停课的城市。

  “这次采取的措施比1月份更严格,地方上都在发预警,各部门协调,停下了很多污染源。”环保部一名官员评价道。不过,这次中国东部的大范围雾霾还是给不少人提供了一些新的警示。“这次雾霾从京津冀、黄淮海、长三角一直到长江河谷,这么连成片,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吴兑说,“这说明各地都在高速发展,这次雾霾说明各地的排放量都远超过大气所能容纳的程度。”王跃思也有同样的判断,雾霾范围扩大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一部分污染企业正从中东部地区往内陆迁移,如果环保门槛不提高的话,就会令污染范围更加内陆化。“如果内陆还遵循着中东部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中西部地区的污染也会越来越严重,我国霾污染区域将进一步扩大。”他警告道。

  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出台之后,有人曾问贺克斌,计划都开始做了,今年冬天是否还会出现雾霾。“经济还在继续发展,大气十条刚刚做起来,不排除还会出现1月份那样严重的雾霾。”他曾对记者说。12月份,果真出现了贺克斌预测的情况。可以想见,此次雾霾也应该不会是最后一次。“污染物总量必须下降,达到八九十年代的水平,空气质量才会真正好转。”贺克斌说

  环保部门的官员李牧(化名),也对前述专家有关京津冀出现雾霾天数“拐点”的说法,不予认可。“如果拐点已经到了,那为什么还要颁布大气十条呢?……大气十条中明确写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区都是重点。”李牧说。中国环科院副院长柴发合也认为,现在说拐点有点为时过早,“真正的拐点要以实现2017年的目标,整体空气质量改善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