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猪肉缺乏检测标准成监管执法难题

[2014/1/14]

  对于注水猪肉的产生无非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利润空间大,追求暴利是不法经营者经营注水肉的主要原因。二是监管不严,注水肉从宰前注水到流向餐桌,涉及到多个监管部门,这种管理体制涉及到部门职责、权限划分和利益分配等问题,协调起来困难,且执法成本高、效率低,甚至会互相推卸责任。三是惩处力度不够,监管部门曾多次联合执法,开展打击注水肉活动,违法行为人也受到应有的经济处罚并有所收敛,但活动过后,注水肉很快又“死灰复燃”。四是部分消费者不具有相关专业知识,难以辨别注水肉。

  记者拨打了广东省食药监局的热线电话,兜兜转转,从工商到食品检验所,十几个电话下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对注水猪肉没有国家标准,没法检测。其向记者传授了简易的检测方法,和上述的网上支招一模一样。

  对此,段宇飞表示,老百姓去买肉的时候不可能带仪器去,只能目测,如果感觉不对的话,还是需要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以后才能作出结论。不过,是否真如记者暗访所言,注水猪肉没法检测吗?

  对此,省食药监局食品餐饮安全监管处处长吴有声解释称,因目前国家对注水猪肉没有相关的标准,因此目前尚无执法依据,一般是通过目测或者现场发现其正在注水而进行处罚。目前,广东尚没有一起通过检测注水猪肉而处罚的案例。

  根据百度搜索显示,北京市明确规定了猪肉中含水量超过60%即可认定为注水猪肉,并对牛羊肉等含水量也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段宇飞表示,虽然目前标准还不统一,但食药监部门可以先行先试,研究出台相应的规定。

  猪肉注水了,折射出监管也注水了。从生猪屠宰、检验到销售,有诸多个部门负责监管这个过程,但注水猪肉还是流向了餐桌。无奈之下,消费者是否应该自我防御,修炼一双分别真假的火眼金睛。

  监管部门心系百姓食品安全,对食品安全高度负责,替市民管好肉类市场,就需要不断完善日常监管制度和措施。一方面,监管部门在日常的执法检查中,发现注水肉等问题食品时要坚决下架,让不良商家感受到“压力”;另一方面,依靠社会力量,比如群众、媒体等监督,让注水肉无处藏身。另外,要将打击销售注水肉作为常态化管理,并启动行政问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