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病毒盘点 H7N9禽流感病毒起源与防控

[2014/1/16]

【起源】

  1878年从瘟鸡中分离得到的,1901年称这种“鸡瘟病原”为“过滤性因子”或鸡瘟病毒(Fowlplaguevirus,FPV)。后来,又发现新城疫病毒(Newcastlediseasevirus,NDV)在禽中也可引起鸡瘟样疾病,即我国俗称的“鸡瘟”。为区分两者,前者称为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病毒,后者称为伪鸡瘟或亚洲鸡瘟病毒。1955年,根据病毒颗粒核蛋白抗原特性,认定FPV为甲型流感病毒的一员。绝大多数在禽中并不引起鸡瘟,甚至呈静默感染或健康携带状态,如2013年在我国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基本不导致禽间致病。

  H5N1亚型于1997年在香港首次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类。截止到2013年3月,全球共报告了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622例,其中死亡了371例。病例分布于15个国家,其中,我国发现了45例,死亡30例。大多数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为年轻人和儿童。有关统计显示,1997年香港首次发现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后,当年底,共有18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其中6例死亡。印度尼西亚是禽流感疫情肆虐的重灾区,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禽流感疫情在印尼造成的死亡人数为全球最高,从2003年到2012年,印尼共发生禽流感病例192例,死亡160人。柬埔寨也是目前世界遭受禽流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今年已出现10起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病例,导致8人死亡。2004年以来,柬埔寨累计确诊病例为31个,其中27人死亡。

  2013年3月,我国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到2013年5月1日,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北京、河南、山东、江西、湖南、福建等10省(市)共报告确诊病例127例,其中死亡26例。病例以老年人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目前研究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的传染源为携带病毒的禽类。而传播途径仍需明确。研究认为,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的主要途径是密切接触病死禽,高危行为包括宰杀、拔毛和加工被感染禽类。少数案例中,当儿童在散养家禽频繁出现的区域玩耍时,暴露于家禽的粪便也被认为是一种传染来源。目前研究的多数证据表明存在禽-人传播,可能存在环境(禽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人传播,以及少数非持续的H5N1人间传播。目前认为,H7N9禽流感病人是通过直接接触禽类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环境而感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虽然出现了个别家庭聚集病例,但目前,未发现该病毒具有持续的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

  【正名】

  多名生物学、病毒学专家呼吁应该借鉴2009年“猪流感”改名为“甲型H1N1流感”的先例,科学地将“H7N9禽流感”更名为“甲型H7N9流感”。

  “把H7N9病毒叫禽流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曹永强认为,“各种动物都能携带这种病毒,不能专门说是禽类的。”

  广东省禽流感专家组成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毕英佐介绍,虽然目前在对禽类和人的检测中检测到了H7N9病毒,但随着检测范围的扩大,在其他宿主中检测到H7N9“只是时间问题”。

  曹永强表示,人们经常接触到家禽和鸟类,如果把这种病毒叫“禽流感”,会误导民众引发恐慌,认为接触禽类就容易感染。更严重的是,这种叫法对决策也会产生误导,引发不准家禽流动、关闭家禽交易、扑杀活禽等行动。因此,这些专家呼吁,把H7N9叫成“禽流感”是不科学的,应称其为“甲型H7N9流感”。

  【发生】

  4月22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4月22日发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4月21日16时至4月22日16时,全国报告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2例,均来自浙江省。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一行与中方专家组成人感染H7N9禽流感联合考察组在上海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昨日在沪举行情况通报会时,福田评价上海在疫情暴发后所采取的防控措施高效、专业。

  福田还表示,制作和生产疫苗有很多步骤,目前为止,还没有到制作疫苗这一步。“如果有必要,疫苗的生产也不是一蹴而就,大约需要4~6个月时间才可能上市。”福田提醒说,病毒在不停地变化,会随时发生变异,“因此监测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

  联合考察组已于上周末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了考察。考察内容包括上海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并就部分典型病例与下一步重点研究项目等与上海市疾控中心专家进行了交流。考察组的行程还包括了活禽交易市场和疫情发生地。

  截至4月22日,全国共报告103例H7N9确诊病例,其中,上海发现33例,死亡11例,康复8例。目前上海的确诊病例均为4月13日前发病。

  “目前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聚集病例,这个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当地的相关调查部门,还是WHO都已经展开了流行病学调查,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福田说。

  目前,中科院已经联合各地近10家研究单位,启动对H7N9病毒溯源的攻关研究,主要在基因组学、病毒突变、致病机制、免疫及药物等方面展开。此研究还将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

  【解析】

  禽流感的全名,是“鸟禽类流行性感冒”,简单说就是禽鸟患的流感。人类得了禽流感,从本质上简单说也属于得了一种流行性感冒。但其实,流感与通常的感冒(季节性感冒),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病!

  除了最初的一些发病症状相似之外,引发这两种病的源头与症状,都不一样。流感病毒的感染,往往有全身的症状,以及高烧。若将流感当一般感冒对待,更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所以,身体发生感冒症状时,可依此初步自行判断一下。若全身症状非常明显,千万别“扛着”,最好还是去医院。

  造成1918年大流感的病原体,后来确定是H1N1,这与2009年全球大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相同,但彼此仍略有差别,并非相同毒株,造成的危害也大得多。

  这场人类迄今最大的流感,起源至今众说纷纭。但有一点现在已经确定:这病毒很可能是,先在动物中传播,变异后,获得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并在人际传播中,毒性一度再次增强,才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2007年,科学家曾用1918年的H1N1毒株去感染猴子,这些猴子在短短数天之内,就死亡了。血液中的免疫蛋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由此得知,这病毒,攻击着生物的免疫系统,使对方高负荷运转甚至“超载”,从而引爆生物体内的“免疫因子风暴”,从而造成患者死亡。

  这是从病理上说明了,这病毒会如何毒害,以及强力流感为何如此可怕。免疫系统一旦崩溃,就像城堡没了护城河、电脑没了“防火墙”。

  【专家】

  专家认为冬春季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有回升的苗头,主要与气候和家禽间的病毒传播有关。最近有民众担心春运即将开始,H7N9病毒是否会随着春运在全国蔓延,专家表示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H7N9病毒可以通过人与人传播。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疫苗的病毒株已经在手里了,已经准备好了,目前是要看疫情的发展,一旦出现扩大以及出现有人传人这样一个表现的话,这个疫苗现在生产在中国大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发现以后在四月份形成了一个高峰,然后就降下来了,到了七、八、九这三个月份病例数非常之少。进入十月份以后病例数有所回升,比如说我们前一段浙江发生了几例,最近在广东和香港发生了几例,似乎疫情有回升的苗头。

  H7N9的禽流感的病例仍然是一个高度散发的状态,因为它主要是不能够有效在人群之间传播,它主要还是禽感染人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它不会出现那种集中的大规模爆发。

  【防控】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多部门联动的立体式防控机制。以这次疫情为例,我们负责的是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的监控和管理,此次疫情的传染源是禽,传染途径就目前来说是和禽类接触,尚未突破人传人,因此我们要求农业部门加强对禽类疾病的检测,发现死禽后判断死因,在养殖、屠宰、运输、储存、交易经营过程中严格按照卫生防疫的要求去做。同时,还要求工商部门取缔活禽市场。商务部门负责管市场运行,外埠进入北京市场的禽类制品,如长三角地区进入的鸡鸭鸽子等都不应在此期间进京。当然,涉及到人群的大规模防控时,教育部门负责的学校、建委负责的建筑工地等都要行动起来。同时,作为掌控进出京的关口,交通部门铁路局、空管局等都要参与进来。

  2004年取缔活禽市场是因为禽流感H5N1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现在的H7N9禽流感病毒虽然对禽类是低致病性,但对人确是高致病性,感此病毒的患者病死率很高,已经达到20%。因此我们再次提出严查和取缔活禽交易市场,这几年部分市场有死灰复燃迹象,现在已经是战时状态,对禽类防控比2003年时更严峻,必须令行禁止。

  一是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二是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是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肉是安全的。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四是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口罩、纸巾、袖子、肘部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在使用后尽快扔入有盖垃圾箱,在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采取手部卫生措施。

  五、保持手部卫生,在准备食物前、中、后,吃东西之前、使用卫生间之后、处理动物或者动物排泄物、手脏时照顾家中病人时要洗手。

  六、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摄氏度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摄氏度)2分钟以上可灭活。同时它对干燥、紫外线也敏感,常用含氯消毒剂均可破坏病毒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