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荣登两会话题榜 防治处于三没困局

[2014/3/19]

  水、大气、土壤,是中国环境问题三个老大难。而中国地下水的污染,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对水环境的治理多侧重地表水,地下水防治到现在仍处于一没全面数据,二没专门法律,三没有布好监测网络的困局。

  地下水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地下水质恶化的现象。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层中,人畜粪便或因过量使用农药而受污染的水渗入地下等。污染的结果是使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铬、汞、砷、放射性物质、细菌、有机物等的含量增高。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都有危害。

  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有一些明显的不同:由于污染物进入含水层,以及在含水层中运动都比较缓慢,污染往往是逐渐发生的,若不进行专门监测,很难及时发觉;发现地下水污染后,确定污染源也不像地表水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地下水污染不易消除。排除污染源之后,地表水可以在较短时期内达到净化;而地下水,即便排除了污染源,已经进入含水层的污染物仍将长期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的发言中提到,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据新华网报道,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地下水面临危机,但另一方面却是,我们对地下水的了解却并不太多。尽管《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已经于2011年发布,但它有点特殊,因为直到2011年,我国对地下水水质的数据还是零星和局部的,《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边调查边防治”。

  和地下水有关的,还有质量标准。我国这份地下水质量标准,居然出台于1993年,20年未作修改。由于当时的地下水污染情况都比较简单,标准也主要涉及有机物,如六六六、滴滴涕等,但现在地下水的污染物主要是无机物,标准根本跟不上水质变化的速度。

  在地下水污染的防治上,这种“各家都管,各家都不好管,都管不好”的现象十分突出。地下水的管理涉及国土部、水利部、环保部三个部门,国土侧重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重点关注水文水量,环保则注重水质以及监管污染源。九三学社中央的提案就指出:“职能交叉,界限模糊,管理上形成真空带。”

  地下水监测体系也不完整,监测网络不统一。全国水利部门控制区域地下水动态的基本监测站中,只有10%会兼顾到水质。这三个部门的地下水监测点位、数量、标准和控制范围也都不统一。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一编就是8年,就是这种部门协调困难的真实体现,环保部污防司的石效卷处长就把漫长的8年时间称为是一个“反复说服,统一思想的过程”。更有内部人士指出,地下水防治之所以到现在一没全面数据,二没专门法律,三也没有布好监测井,完全就是这种部门隔离的恶果。据介绍,《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就将2015年作为拿到全国性数据的时限,并计划2020年前建立并完善地下水的监测体系。

  《全国污染防治规划》的目标,是要在2015年,取得国内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数据,到2020年时,无论如何,有了治理规划比处于无序状态要好,但张基尧在发言中说的有些令人失望:“虽然《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但并未明确资金渠道,落实难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