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亿环保投入仍存巨大缺口

[2014/3/2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时常出现的雾霾天气,让人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说到环保上。全国人大代表、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正军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土壤修复措施还完全不够,要从根本上解决土壤修复,还需要创新和改革,在制度设计上改革。同时,他认为,目前在环保上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土壤污染还未启动

  土壤污染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今年年初国家环保部表示,2014年将抓紧编制《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

  这一行动计划被业内所期待。刘正军将这一行动计划看做是中国土壤修复的真正意义上的启动。

  有报道称,早在2006年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此外,因污水灌溉而污染的耕地有3250万亩;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占地和毁田的约有200万亩。

  事实上,“土壤的危害性一点都不亚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甚至更大。”刘正军认为,但是,“目前土壤治理严格意义上说还没有正式开始,从全国层面来看还没有起步,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没有要求。”

  “解决土壤污染需要解决体制创新,如果经过治理的土壤可以再利用,将土壤使用性质改变,比如工业用地、农业用地还有商业用地,这些土壤的性质改变了,那么土壤污染的治理或许可以得到比较大的加强。”刘正军如是说。

  因此说,“要解决土壤修复的问题,必须通过改革的措施,找到能够开发出土壤价值的途径的政策,才有可能大规模、大范围的真正启动。” 刘正军称。

  环保投入还比较少

  目前,环境污染已是全国性问题。

  不过,从目前情况看,“这么大的污染需要很多资金,但现在这部分投入还比较少。”刘正军表示,今年,节能环保预算比2013年增加了7.1%,但是总数与现在我国所面临的污染以及治理污染所需要的经费比较,还存在巨大缺口。

  刘正军认为,“同样现实的问题是,污染已经到了临界点,污染产生的危害性不仅仅引起了全国上下共同关注,而且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所以说环境污染的治理,已经没有退路了,既然市场需求巨大,那么环保产业未来的增长应该是必然的。虽然每年关于环保投入应该呈现何种增长趋势目前难以加以判断,但是现在投入的速度确实有些缓慢。”

  据刘正军估算,未来10年,在环保领域的投资大约在10万亿元左右,但这些投入相比较而言仍有些少。从目前来看,在环保领域的投入“怎么投都不算多”。而目前来看,在环保领域的投资缺口“不是差一点而是差得多”。

  目前,资金已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仅靠国家财政的投入显然不够。

  对此,刘正军建议,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创新治理模式,积极探索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发展环保服务业,积极推广合同环境服务模式,大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环境治理领域,在准入条件、税收、技术、人才等方面予以积极扶持,为环境治理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