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治霾最快需15年 建议开征环境税

[2014/7/23]

  报告解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市场导向型绿色低碳经济和绿色政府治理的精神,提出低碳经济发展也要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报告介绍了欧盟、德国、日本、我国一些地区以及台湾地区发展市场导向型的低碳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其成就与问题,并提出将碳减排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利用环境治理的法规、政策方法来减排的思路。报告还从全球价值链、国际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世界的碳排放源与碳泄露问题,提出碳减排的合理分摊和国际合作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中国是世界碳排放大国之一

  中国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但中国在为此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的碳排放与其人口、经济规模、制造业产值、能源使用量在占世界总量中的比重是不相称的。

  2011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达到80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四分之一强,超过美国排放量的50%左右。2005-2011年,全球新增二氧化碳排放量中,中国所占的比重达60%以上。即使按人均水平来看,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6吨,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预计2020年前人均排放将超过欧盟人均水平。从长远看,如果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没有达到排放峰值,全球几乎不可能达到排放峰值。

  在国际谈判中,如果中国只承诺强度减排目标,全球几乎很难将中长期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9%,国内生产总值按购买力平价也只占到14.5%,制造业产值只占世界制造业总额的13%,即使是出口大国出口额也只占到世界总出口额的10%,但却排放了世界碳排放总量的25.5%(尽管人均排放量低于发达国家)。由此可见,中国的高速增长是一种主要靠资源投入和能源消耗推动的高碳经济。

  治霾最快要15-20年左右

  “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着当前和今后的经济活动,同时危害健康、特别是儿童和妇女的健康,还威胁社会安全,影响国家的国际声誉。”报告主编、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薛进军说。

  薛进军认为,中国要从根本上治理好雾霾、重现蓝天白云,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需要20-30年时间。即使是采取最严厉的措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快地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奇迹性的改善环境,也需要15-20年左右时间。

  报告指出,做出这样判断所依据的是国外的经验和中国的条件。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英国、德国和日本大约用了30-50年时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13亿多人口,刚刚超过50%的城市化率,接近50%的第二产业比重,世界工厂等,使得中国的环境问题比其他国家严重程度深、范围更大、牵扯面更广、原因更复杂、治理起来更困难,因此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达到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还需要20-30年。

  碳减排与环保综合治理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平淡在第十五章从中国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环境治理的全过程管理模式与节能减排的关系,阐述了环境治理全过程管理模式的不同环节对节能减排的作用并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建议。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植田和弘在第十六章中总结了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主要环境政策,介绍了日本刚刚开始实施的碳税政策及其预期效果,以及可再生能源固定收购价格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等政策的实施情况。他认为,排放量交易制度需要在东京地区的实施基础之上进行更具体的计划以及实施,而能否将福岛核事故之后的能源危机转化为建设节能低碳社会的机会,是日本的重要课题之一。

  日本椙山女学园大学讲师雪原千里在第十七章中介绍了日本的环境教育和实现低碳社会的一些具体行动及其成效。日本的经验表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日本社会的基本理念和市民自觉遵守的准则,比如,在交通方面,限制高燃油高排放汽车的使用,支持和发展节能减排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整备适应于发展新能源车的基础设施、社会环境等。

  在能源方面,以地区为中心,实现地域间能源,热能协同利用,提高能源的高效率使用和低排放,进一步开发新能源、高科技产品。在家庭生活方面,鼓励和教育国民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树立低碳环保观念,以实际行动参与环保活动,从“我家先低碳”开始。这些经验,对中国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报告建议适时开征环境税

  报告建议,要用经济手段治理雾霾,适时开征环境税,把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纳入环境税的征收范围,同时考虑将二氧化碳也纳入征收范围。

  要合理确定环境税的税率水平,一方面最大限度反映污染物减排的边际成本,使排放污染物的代价要高于企业为减排采取技术措施的预期边际成本;同时也要考虑税率水平对宏观经济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保护要害部门的国际竞争力,还要使得税率水平循序渐进,减少对经济的冲击力和潜在的社会阻力。

  在税收政策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税收优惠制度的设计,在不同时期有选择地对受环境税影响较大的行业建立相关税收减免与返还机制,规定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如要达到节能减排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