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连一高校食堂发生爆炸”事件重新审视实验室安全问题

[2015/1/15]

昨日7时50分许,金州新区一高校食堂疑因煤气泄漏引发爆炸。事发时该校学生大部分已经放假离校,所以事故未造成学生受伤,只有两名食堂保洁人员受伤。 

记者在现场看到,二食堂用餐大厅分为3层,一层为洗浴及水吧等公建,二三楼为食堂。三层窗户玻璃全部被炸坏,折断的窗框满地都是,未坠落的玻璃、窗框也摇摇欲坠。西侧楼体损伤最为严重。窗框早已不见踪影,墙体被炸开一道大豁口,砖头瓦块崩落到楼下。透过窗户,记者看到食堂二三层内都十分凌乱,桌椅被掀翻,玻璃几乎无一完好,天花板也被巨大的冲力掀开,里面墙体也出现了裂痕。

“发生爆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管理出了问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苑会林在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时说,目前在国内,绝大部分高校的管理都比较严格,很多都有比较严格的操作程序,并有一定的预防措施。出现事故往往具有不可预知性,就算管理得再完善,有时依然还会发生爆炸。

苑会林认为,发生爆炸和火灾等实验事故,化学类实验室的风险最高。为了管理好化学试剂,减少化学类实验室的意外事故,目前我们国家对实验室用化学品的管理都有相关规定。以北京市为例,如果供应商没有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就不能经营相关实验室用品。另外,我们在购买这些化学品时,一般都要其出具供应商资质证明,不然单位就很难予以报销。

“现在,很多实验室都需要用一些易燃气体,比如说氢气进行实验,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这些气体都没有存放在实验室和实验室所在的楼房中,而是放在专门的储存库中。在进行实验时,只能根据临时的需要去领取。”苑会林对记者透露,前些年,他们实验用的一个可燃气体钢瓶也曾经发生过爆炸,正是他们把钢瓶提前放置到安全的储存库,才避免了一次严重的爆炸伤人事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郑明辉对《北京科技报》表示,“因为实验室发生的爆炸具有不确定性,我们现在实验室的管理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个千万别出事;另一个就是一旦出了事故,也要保证不能让其危害扩张。”郑明辉说,现在,对实验室爆炸威胁最大的主要是有机化学溶剂和装有易燃气体的钢瓶,这两类东西一定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有一些化学试剂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易燃性,有的甚至还会引起爆炸。如果大量存放在实验室,就比较危险。”郑明辉说,现在国内一些实验室在做实验时出现意外并导致整个实验室或者整个楼层发生爆炸,一般都与没有科学存放化学试剂等实验用品有关。

为了避免易燃气体钢瓶对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的威胁,郑明辉建议,实验室使用易燃气体时完全可以用现场分解的办法取得,比如现在很多实验中都会用到氢气,就可以在实验中用电解水的方法得到氢气。它们燃烧后,又变成了水,不会留下任何隐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把氢气钢瓶放入实验室,从而大幅降低了实验室出现爆炸事故的风险。有时就是出了事故,危害程度也不会二次扩大。

郑明辉对记者表示,国内的一些实验室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也与实验楼的建筑结构有关。目前在国内,很多实验室并不是专门筹建的实验室,而是将原来的一些老房子改成了实验室,但是这些房子在很多方面并不符合实验室的安全要求,在防火防爆方面欠考虑。

“就拿防火隔离来说,很多的实验楼整整一层才安装了一个隔离门,有的甚至连隔离门都没有。”郑明辉说,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他们实验室的建筑及安装设计就比较严谨,一般都设置有完善的防火防爆隔离系统,这样一个实验室就是出了问题,也不会波及其他地方。此外,很多实验室还安装有比较完善的监控及警报系统,实验室一旦出现安全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就可以迅速作出反应。

郑明辉表示,近些年来,在国内新建的一批实验室,由于需要经过消防安全等多方面严格的评价,情况就要好得多。但是与国外相比,其安全防范意识还是赶不上他们。“他们的一些实验室,在进行最初的建筑设计时,和国内相比往往就要更为科学和严谨一些。这值得国内一些实验室在筹建时好好学习和借鉴。”郑明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