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检验检疫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2015/9/7]

    当前,实行检验检疫风险管理不仅是应对全球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走信息化管理道路、实现检验检疫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为适应新形势下检验检疫工作的新要求,努力提升履职能力和管理水平,我们亟须构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检验检疫业务运转体系,其中,在人才队伍、工作模式、制度和专业方面都需要下重工夫、狠工夫。以下为笔者对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亟须充实专家、专业人员队伍。建立专家型的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承担全省系统相关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参与制订与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相关的监测和评估计划,拟定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规则,解释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开展风险评估交流。为整体风险工作配备一个专家顾问组,最好能是一个多学科背景的专家组(也包括一些关键利益相关者),这可以包括来自组织内部的相关领域专业专家、信息化专家、数学专家、沟通专家、法律专家和金融专家;还包括在组织外部如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海关(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等社会专业资源中选取一定数量的专家,通过对风险管理各步骤法律和专业方面的审核,为风险管理各环节提供支持,分类指导风险管理工作,提升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降低风险管理工作本身的风险。由于检验检疫风险管理起步相对较晚,检验检疫人员未能建立系统的风险管理知识结构,因此,需要逐步加强、全面铺开风险管理的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逐步构建专业人员梯队。谨慎设置培训考核要求,考核形式可以灵活,考试、研讨、论文、演讲都可以作为培训考核的形式。在风险管理与预案管理的基础上,出台和实施《演练指南》,指导各相关部门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针对性、时效性,并针对演练暴露的问题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定期组织风险管理工作岗位人员的能力验证,每次验证选取一部分岗位,两年至三年覆盖所有岗位,保证工作做细做实。验证内容紧贴当前重点工作,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当年的重点岗位和品种,以突出成效为主要目的。验证中反映出来的能力方面的共性问题,应作为下一阶段培训重点。
    建立良好的风险信息交流工作模式。产品安全风险交流主要是指风险管理人员、风险评估人员以及其他相关利益人员相互之间进行风险的建议和信息交流的过程。对于风险分析工作来说,风险交流非常重要,它是风险分析工作的整个构成,进行分析分析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分析工作都离不开风险交流的支持。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完善风险预警信息沟通机制。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风险预警信息的沟通和传播。在建立预警信息研判平台的基础上,促进预警信息在管理机构、科研机构的沟通,定期对重大预警信息进行研判。不断加强企业、消费者、检验检疫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对称性。
    加强信息沟通平台建设。通过该平台来实现相关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通,完善产品安全预警指标与信息评估体系。
    检验检疫部门及时开展风险交流工作。注意相关措施时效性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专家和检验检疫媒体发言人应及时与企业或消费者进行风险交流。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风险信息公开的渠道也可以创新。
    逐步推进风险管理专业建设。充分利用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业资源,风险管理的相关部门可与科研单位合作,以成立专家顾问组的形式分类指导风险管理工作,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目前,各科研院校也正积极推进相关方面的研究,如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江苏检验检疫局举办的风险管理高级研修班,推出了《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宏观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政府风险管理》《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等17门课程,第一期来自江苏检验检疫系统的42名同学目前已经顺利结业。一些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始招收相关风险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这一系列措施逐步扩大了研究队伍,也促使风险管理教育、应急管理、宣传普及得到快速发展。
    强化对风险管理工作保密制度的落实。风险管理工作中涉及的风险信息、业务数据、风险参数、风险处置指令、风险处置情况、风险预警、风险通告等内容往往重要而且敏感,要根据相关保密制度,建立风险管理相关保密机制。需要对外发布的信息应按照江苏局相关规定予以公布,任何个人、机构未经授权和批准,不得擅自发布。鉴于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和新闻媒介对于产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水平较低,过分强调其作用很可能导致政府在决策时,将有限的管理资源,投入到所谓“消费者更加关注”的问题上,而实际上这些问题往往并不是真正最急需解决、或者科学意义上最严重的产品安全问题,这必将造成管理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将给消费者造成更大的危害。事实上,近年来类似的问题在发达国家也并不少见。因此,这就有必要引导消费者正确地认识风险。建立风险交流队伍及媒体发言人,采集媒体、舆情信息,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批准下,进行风险沟通交流或对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