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投入专项经费2.2亿元,全面推进农产品快检工作

[2016/11/30]

2016年,1000家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被列入2016年广东省政府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自7月1日全面启动以来,截至11月21日,全省共投入专项经费超过2.2亿元,用于建设快检中心、购买快检车、补助市场建设快检室、购买快检设备和试剂等。最新数据显示,全省开展快检蔬菜和水产品共计210.75万批次,发现7265批次73105.35公斤快检不合格食用农产品,依法监督销售者主动销毁快检不合格食用农产品。

为了解该工作对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行为的实际监管效果,笔者跟随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实地走访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体育东市场、肇庆市端州区的黄塘综合市。

2017年广州市天河区将全面推开市民免费快检服务

目前,广州市范围内90%以上的市场(大型超市)按要求落实了快检工作,有近400家农贸市场对“肉、菜、鱼”等消费量大的主要品种做到天天检,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信息,有效保障了市民“一日三餐”的菜篮子安全。

据了解,按照食药监部门的要求,体育东市场自九月份改造以来,完善了食品快检室建设,每天对肉、菜、鱼等食品进行检测,并将每日检测结果在市场电子显示屏上予以公布并张贴公告栏处,同时还开设了每天免费为市民检测服务。

“这两个月以来,每天都会有人带着食用农产品过来送检,我们的检测设备至少可以完成50多种类型的检测,基本满足市民日常的检测需要。”现场一位检测人员表示,在快检数量要求上,类似于体育东这种中小型市场,每天快检要求不少于8个批次,其中水产品每天快检不少于1个批次,蔬菜类不少于6个批次。

广州市食药监局食品市场安全监管处副处长王中立透露,下一步会在天河等区域条件成熟的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全面推广“免费为市民检测食品”服务,并逐步拓宽活动范围、增加服务项目。而未来也将继续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加大对江南果蔬、黄沙水产等大型批发市场的检测经费投入;重点增加本地自产自销食用农产品的检测频次,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

各地大胆创新快检方式旨在实现多方共赢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地的实际工作中,根据全省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各地监管力量不均的实际情况,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目前确定了由市场开办者自行开展快检、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快检或基层监管部门开展快检等三种方式,各地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特点的方式落实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

因此,不少地区对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如在佛山市三水区,通过探索财政资金购买检测数据的方式对快检工作给予支持,目前已经建立了21个市场快检室、监管部门快检室、食用农产品快检管理平台等,通过对快检工作进行统筹智能安排,实现了快检数据的直传和快检工作在线监控。

在走访中笔者还发现,在快检工作的具体落地方式上,广东多家农贸市场已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菜市场”技术,通过建设“食安菜妈”智慧菜市场,实现了集农产品快检、市场准入、风险分析评估、安全溯源等一体化。

在黄塘综合市场,笔者看到市民不仅可以用手机、积分卡等支付买菜,还可以通过扫描售后小票上的二维码查询到商品的供货信息,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溯源。黄塘市场进驻的“广州安诺食品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和“中检达元”两个第三方检测机构,每日对市场的农产品进行快检。检测结果除了实时在市场的LED屏滚动显示,还会立即上传至全省统一的食用农产品快检信息化系统。通过系统,各级监管部门可以实时掌握每天快检完成情况、每个市场快检情况、每台接入快检设备工作情况。

据端州区食药监局局长黎敏忠介绍,目前端州区已建成黄塘、岗尾、睦岗三个“互联网智慧菜市场”,食安菜妈还给市场内的经营户统一配置有“公平智能电子秤”,提供准确称量计算,打印追溯依据消费凭证,电子支付结算等智能化服务。

“政府有抓手,部门有举措,企业健康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受惠。”黎敏忠表示,各地创新的快检方式为的是强化食用农产品检测网络,实现食用农产品在市场销售环节的全程可追溯,利用经营数据形成市场倒逼,督促市场开办方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最终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在笔者看来,落实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依法监督销售者主动销毁快检不合格食用农产品,确实有力地保障了市场销售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了广大市民消费信心。下一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农贸市场快检工作,扩大市场覆盖面,进一步规范快检操作,更好地发挥其快速筛查不合格食用农产品的作用。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