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质检改革任重道远 专家齐聚共话发展

[2017/1/10]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召开2017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在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方面做了重点部署,强调要通过抓战略、抓共治、抓基础和抓升级,实现全面提高质量。
 

 
  其中,抓升级是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的核心环节,是关系提高供给质量这个主攻方向能否最终攻克的战略性举措。要联合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等各方面质量,加快迈向中高端。质检系统当前的中心工作就是要研究制定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运用全部质检手段,全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找准“发力点”,抓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相信连续抓上几年,一定能抓出成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经济工作的主线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只有把准这个主攻方向,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才能打好改革攻坚战,培育增长新动能,开创发展新局面。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从供需角度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在供给侧,主要问题是供给质量与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一些行业、一些领域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水平不高,难以有效满足国际国内需求。比如,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但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紧紧围绕提高供给质量这个主攻方向,扭住振兴实体经济这个关键,通过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抓产品与服务质量提升,努力抓出成效。
 
  整治洼地敢亮剑
 
  三管齐下筑底线
 
  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余潇枫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这些新要求、新部署既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抓住了新时期特别是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为质量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当前,我国整体质量安全状况已经到达了较高的层次水平,要提升质量,不仅需要从供给结构上发力,更需要从微观质量入手,需要聚焦供给质量中的关键风险、薄弱环节,精准施策。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召开2017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部署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体现了质检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的坚定决心。
 
  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首要目标就是要有效防范系统性、行业性、区域性的质量安全风险,进一步提升质量供给水平。会议强调,既要建设质量高地,更要整治质量洼地,加大执法模式创新力度,加强区域质量整治工作。坚持排查、整治、提升“三管齐下”,全面收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确定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综合运用风险监测、监督抽查、企业约谈、地方政府质量考核等多种手段逐一整治。围绕需求旺盛、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一般消费品领域,加大跟踪抽查、联动抽查力度,保障基本消费安全。围绕自我声明标准高于国标、制定实施绿色产品标准的消费品企业,开展“消费品企业标准领跑者监督助力专项行动”。围绕家庭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新型消费品以及个性定制、高端定制等新业态,开展“‘新业态、新消费’质量监测服务专项行动”。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要发挥质检职能作用和全社会的力量,兜住安全底线,保障消费品安全、国门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对同类产品生产集中、质量问题较多的重点区域,质检部门要敢于亮剑,通过开展打击假冒伪劣“清风行动”和质检利剑行动,层级挂牌督办,压实地方党委政府抓质量安全的责任,实施集中整治。
 
  加快关键性改革
 
  打造升级版服务
 
  国家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贾玉奎
 
  2016年,质检系统坚持改革当先,坚决贯彻“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印发执行;中国电子检验检疫(e—CIQ)主干系统全面上线运行,无纸化报检企业覆盖率达98%,检验检疫电子平台申报收费全面取消;标准化工作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全面铺开,6.8万多家企业通过平台公开24万项标准,涵盖39.6万多种产品;继续做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物品编码工作,初步建成统一代码中央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平台,商品数据量和应用全球领先。一系列扎实的改革举措,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017年,质检总局要继续围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下最大气力加快质检关键性改革,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破难题。要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在事中事后监管上下功夫,打造“双随机”工作升级版。要大力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加快向国际通行的产品认证管理转变。要根据《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加快推进改革。要加快完善e—CIQ主干系统,实现全国同一个系统申报、同一套流程施检、同一个标准放行;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口岸“三互”大通关建设,助力全国通关一体化。要继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着力构建政府主导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大力培育发展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整合精简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要继续推进“互联网+质检”行动,把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与质量管理、质量分析、质量改进、群众性质量活动紧密融合,与质量监督、执法监管、缺陷召回、检验检疫紧密融合,与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紧密融合,建立数字化、智能化质检,形成“1+1>2”倍增效应。
 
  抓好顶层设计
 
  夯实技术支撑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  方  向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吹响了“提高国家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国家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号角,这为我们推进质量提升、建设质量强国指明了方向。建设质量强国、迈向质量时代离不开质量技术基础作支撑。
 
  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简称NQI)是质量提升的保障,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美欧等发达国家均将NQI建设纳入国家战略予以重点支持,主要体现在:一是顶层设计,战略布局。据统计,在美国“创新战略”、德国“工业4.0”计划、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中都把提升NQI水平和能力作为核心任务之一;二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达国家在NQI建设中注重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与分工,最大化地提高NQI建设和发展效率;三是持续投入,有序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虽然采取了财政紧缩政策,但对NQI的经费投入却持续增加。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质量技术基础得到了长足发展,技术支撑机构不断发展壮大,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国国际互认计量能力由世界第七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占同期国际标准总数从0.25%上升到0.7%。认证认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
 
  “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质量技术基础建设,运用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立“统一管理、权责清晰、协调配套、上下联动、支撑有力”的质量技术基础保障体系。建议从四个方面切入,以改革为抓手,推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实现跨越发展:一是牢固树立大质量观,运用战略思维与系统思想,抓好顶层设计;二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质量技术基础建设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同时用好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三是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加大财税政策支持,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快质量人才培养,推动社会共治,营造质量技术基础良好发展环境;四是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全方位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坚持开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