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吉号不幸发生碰撞 监测加检测带来新进展

[2018/1/24]

    1月6日,“桑吉”号与“长峰水晶”号不幸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导致“桑吉”轮全船失火,14日中午,燃烧了多天的“桑吉”轮突然发生爆燃,船上携带的大量凝析油形成了大片的油污带。
  
  实时监测油污带状况
  
  在事故发生之后,国家迅速成立海上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启动海上应急响应,通过船舶、飞机、卫星等方式对东海海域形成监测。
  
  1月14日15时,“SANCHI”油轮沉没,周边有长约10公里、宽约1公里油污带。1月15日,油污面积较昨日明显扩大。此外,通过解译6时的卫星遥感影像发现沉船海域有长约12公里、宽约9公里的油污带,面积约58平方公里。与海警船舶发现的油污位置基本一致。
  
  1月16日9时,距沉船位置北侧2公里处发现长约9公里、宽50米~500米的油污带,呈西北、东南走向;10时,距沉船位置西北侧19公里处发现东西走向、长约6公里、宽约1公里的油污带。卫星遥感数据解译发现,16日图像覆盖海域监测到条带状油污分布区,油污集中区面积约69平方公里,另有约40平方公里有零星油污分布。
  
  通过船舶、飞机、卫星等监测方式,形成空—海立体监测,可以实时观察油污带状况和船舶情况。
  
  通过采样确定海洋水质情况
  
  1月12日,采样分析显示,海水中石油类物质浓度为5.46~21.3微克/升。15日,国家海洋局工作人员在沉船周边海域开展现场检测,共采集7个站位水样。监测结果显示,部分站位发现油污带、油膜,个别站位石油类物质浓度达每升1261微克,为劣四类海水水质。16日,国家海洋局工作人员再次在沉船周边海域开展现场监测,共采集31个站位水样。检测结果显示,石油类物质浓度高值为997.5μg/L,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限值。2个站位的石油类物质浓度超过三类标准,13个站位的石油类物质浓度超过一类标准。
  
  凝析油的挥发性非常大,混合在空气中很容易产生燃烧或爆炸。经过燃烧以后,还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成分,会对海洋环境存在潜在的影响。此外,凝析油含硫或者硫醇的一些杂质,一旦挥发到大气中还可能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
  
  通过监测,“桑吉”轮沉没位置已经确定。上海打捞局将安排水下机器人前往沉船水域进行探摸。国家海洋局将继续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沉船海域持续开展空—海立体监视监测,及时掌握溢油分布、漂移扩散状况,做好事发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影响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