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柜使用规范

[2019/9/29]

生物安全柜使用规范

1. 位置选择

  • 生物安全柜应远离人员活动频繁、物品流动及可能扰乱气流的区域(如门窗、送风口等)。

  • 空间要求

    • 后方及两侧预留≥30cm,便于维护;

    • 顶部预留30-35cm,用于排风过滤器测量及更换。

2. 操作人员注意事项

  • 动作规范

    • 双臂垂直缓慢进出,避免扰乱气流;

    • 进入后等待1分钟,待气流稳定后再操作。

  • 物品准备:实验前将所有必需物品放入柜内,减少频繁进出。

3. 物品放置规范

  • 禁止遮挡:进气格栅不可被纸张、设备等阻塞。

  • 消毒要求:物品表面用70%酒精消毒,建议在消毒湿毛巾上操作以防溅洒。

  • 分区摆放

    • 操作区按“清洁区→污染区”方向进行;

    • 大件物品(如废弃物袋、离心机)靠后或侧方放置;

    • 气溶胶设备(如混匀器)靠近后部。

4. 操作与维护

  • 运行时间

    • 多数安全柜可24小时运行,维持环境洁净;

    • A1/A2型不使用时或可关闭,B1/B2型需持续运行。

  • 启停流程:工作前后至少运行5分钟完成“净化”。

  • 维修要求:仅由专业人员操作,故障需及时报修。

5. 紫外灯使用(非必需)

  • 若使用需每周清洁,定期检测紫外线强度;

  • 安全提示:人员在场时关闭紫外灯,避免暴露伤害。

6. 明火禁令

  • 避免使用明火,以防干扰气流或引发燃爆;

  • 接种环灭菌推荐电炉或微型燃烧器。

7. 溢出处理

  • 柜内溢出需立即在运行状态下清理,使用高效消毒剂;

  • 污染材料需消毒/高压灭菌。

8. 定期认证

  • 由专业人员按标准检测,包括:

    • 气流速度、HEPA过滤器密封性、负压等;

    • 可选检漏电、紫外线强度、噪声等。

9. 清洁与消毒

  • 日常清洁:实验结束后清除所有物品表面污染;

  • 消毒频率:使用前后及每日结束时,用70%酒精或漂白剂擦拭台面、内壁及玻璃(腐蚀性消毒后需无菌水再擦拭)。

10. 清除污染(特殊情况下)

  • 移动或更换过滤器前需甲醛熏蒸,由专业人员操作。

11. 个体防护装备

  • 基础操作(BSL-1/2):普通实验服;

  • 高风险操作(BSL-3/4):反背式隔离衣,手套套于袖外,必要时加口罩、护目镜。

12. 警报处理

  • 窗式警报:调整滑动窗至正确位置;

  • 气流警报:立即停止工作并上报,检查气流干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