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积极推动协同创新

[2011/9/26]

  当今时代,协同创新已成为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个突出特征。大凡重大的科技成果多是通过相互合作最终完成的。成功者的实践也一再证明,只有融合与协同才能实现创新效率最大化。在我国,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进一步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效解决科技条块分割、科技资源分散、科研活动封闭等问题,尤为重要和迫切。

  科技创新急需整合资源

  创新需要多部门、多行业乃至多团队围绕共同创新目标的高效协作攻关,而其基础是科技资源按照科技规律、创新链的有效配置和高度共享。我国在包括经费、设备、科研成果等在内的科技基础资源建设方面已取得良好成效,但科技资源分散的现象仍是制约创新的重要因素。

  某卫星接收站或是最为知名的例子之一。卫星数据是重要的科研资源,多国都投入重金建设卫星接收站,并通过数据共享的方式提高接收站和科研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接收某型卫星数据,美国以16个接收站覆盖全国的相关科研需求,欧洲大部分国家则仅修建一个站。而由于共享机制建设不足,我国这个数字在2003年初就超过美国,相关研究机构还计划将接收站的数量提高到80个。值得反思的是,科技、经济实力强大的欧美国家尚且对科研经费精打细算,千方百计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我国很大一部分科技经费因科技资源分散、科技设备重复而白白浪费。

  近年来,我国一直通过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加强科学仪器等科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但由于条块分割等诸多原因,工作难度巨大。以电子显微镜为例,这是进行纳米研究的重要设备。有科学家曾抱怨,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云集的北京中关村,几乎每个进行相关项目研究的实验室都有一台,重复购置浪费了大量科研经费。

  一项全国性统计显示,不少发达国家的仪器设备利用率超过150%,而我国拥有的科学仪器设备的数量比欧盟15国的总量还多,但许多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却远不及发达国家。

  科技资源的分散不仅无法保障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无法让有限的科技资源聚焦国家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推动我国科技在重大关键领域的跨越式进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每一个新兴产业领域的推进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选择好方向和技术路线,还要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协同和继承能力,对具有战略方向性关键共性技术,集中资金和研究力量实施重点突破。而当前,一些部门和行业往往不能在国家目标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一方面一些地方热衷于铺摊子,重复投入、重复建设,表现出无序发展的不良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条块分割,科技资源分散,产学研脱节,技术推进步伐缓慢。具体到一些领域或产品,则表现为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技术路线、发展方向仍不能统一和明确。

  科技创新急需拆除藩篱

  资源分散、研究重复,制约了我国科技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究其更深层次原因,是科研人员、科研团队及其科研活动之间的封闭。虽然开放协作已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必然途径,科研小团队、小作坊的片面认识仍存在于不少科研人员、科研团队观念中,他们寄望于通过封闭科研活动在科研过程中获得竞争性优势。这种狭隘的认识,很容易产生“别人有不如自己有”、“自己有不如独自有”的心态。

  2003年我国SARS疫情暴发后的国际、国内研究情况为科研活动封闭写下了令人深思的注解。当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发布SARS疫情“全球警报”后,很快联合了9个国家的11个实验室,联手追查SARS病原体。在协作研究的专题网站上,各国科学家第一时间共享临床实时病例和组织样本,交换和评估研究成果。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