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0个食安监测网点拉动200亿食品检测市场

[2013/5/13]

  食品安全的监管动作,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抓好当前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等工作。会议指出,要严格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肉类产品掺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而在此前后,各地政府已经开始密集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整治。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网站显示,最近两日,包括山东省、江苏省、青海省、四川省先后采取行动,或发布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或检查调研食品安全,或召开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视频会议,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开展大检查,力保群众饮食安全。而在掺假羊肉事件爆发后,上海、浙江宁波、温州、湖州、辽宁地区都立刻展开了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重庆丰都县则重点组织开展了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

  可以预期,伴随着国务院会议精神的逐步落实,各地加大进行食品安全检查的动作还会增加。全社会食品安全监管检测的体系、办法也将加快设立,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需求或许也将如食品溯源产业那样面临快速井喷的阶段。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要求,未来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将覆盖全部县级行政区域,监测网点由2010 年的344个扩大到2870 个;预计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年均复合增速超过50%。

  我国食品检测能力亟待扩容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食品检测的力度、网点的设置、仪器的配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食物生产、加工、出售的产业链来说,食品安全的保障必须在各环节设置检测流程,而要在庞大的中国大地上完成这个工作,各级政府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以5月8日,央视曝光山东潍坊一些姜农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植生姜为例,该车生姜并未在原产地就被查处,而是在终端消费市场南京的一个农副市场被检测出的。这一方面,显示了南京等地食品安全检测的能力,同时,也暴露出全国各地食品检测的技术能力、检测水平的不均衡。

  而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要真正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不仅要对市场源头进行追溯检测,更要建立全社会的检测体系,即在生产、物流乃至终端等中、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设置检测仪器、提供检测方法,随时对有关食品主要质量参数进行检测,上述行为可由市场专职检测人员或群众开展抽检。

  在4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按照“提高现有能力水平、按责按需、填平补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各级食品安全检验能力,特别是最急需、最薄弱环节以及中西部地区和基层的食品安全检验能力建设。

  政策推动刺激食品检测需求

  5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又重申,要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随着国家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预计政府和企业将投入较大资金进行食品安全检验设备的采购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食品安全检测行业有望获得更快速的成长。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要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覆盖全部县级行政区域,监测网点由2010 年的344个扩大到2870 个;监测样本量从12.4 万个/年扩大到287 万个/年。据此推算,新增网点数量达2526 个。据券商研报保守估计,“十二五”期间,该部分检测仪器投资规模至少在200 亿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