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添加剂多达2000种 添加剂滥用惹人忧

[2013/5/13]

  合法添加剂多达2000种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锦屏说,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增味剂、防腐剂、甜味剂、香料等。“合理使用添加剂,能为食品增加好看的颜色和更好的口感。”

  陈锦屏介绍,我国出台了详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严格规范了每种添加剂使用的范围以及详细的配比。比如,作为发色剂的硝酸钠,要添加在香肠里时,一公斤肉中的添加量不能超过0.15克。而这些标准都是国家在制定标准前,经过反复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得出的人体接受范围内的标准。

  专家: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剂

  不过,在公众对含有食品添加剂成分的食品、饮料担忧的同时,食品专家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和建议。我市某高校多年从事食品安全及加工储藏研究的高级专家明确表示,其实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并经过合法途径生产流通的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其实本身没有毒性。但是,现在消费者谈食品添加剂色变,除了一些商家和个人滥用食品添加剂外,许多消费者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

  该专家表示,食品添加剂都有明确严谨的定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54条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8条,以及《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第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也就是说,食品添加剂如同我们日常食用的盐一样,每天适量食用对健康无害,但是一旦超量或滥用后将产生危害。

  非法滥用添加剂让市民恐慌

  国家在超市货品上有严格的准入制度,正规食品制造企业都会严格按照国标使用添加剂,市民可放心食用,不必过分恐慌。但是,如果食品添加剂来源不明,或者材料不正当,容易导致滥用。当前急需对非法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严厉打击,以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

  记者了解到,我市早在2011年出台了相关制度,经销商有义务在销售食品添加剂时核验购买者的真实身份。但是,由于我国食品生产流通过程的监管由多部门分工合作,这种合作方式容易产生监管缝隙,导致一些违法小商贩趁机钻空子,加大了监管难度。

  据媒体爆料,以“豆浆精 增稠剂”勾兑出香气扑鼻的豆浆,已是公开的秘密;破皮鞋摇身一变成嫩滑爽口的果冻,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狐狸肉配明胶、胭脂红、硝盐等于“羊肉”,也被实践“验证”了无数回。当年的染色馒头与这些空手套白狼、废物再利用的招数比起来,简直弱爆了。如今的奸商可谓神通广大,炼就了一身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只要食品添加剂在手,垃圾也能化为宝。只是可怜了我们的肚子,在经历了地沟油、毒蔬菜的疯狂肆虐后,还得忍受各式各样香气扑鼻、色彩斑斓的添加剂温柔的一刀,难怪有网友自我嘲讽为“百毒不侵”的中国人。

  其实,食品添加剂天生并非毒物,反而是现代食品工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爱美之心不只人有,动物有,食品也有。卖相好、气味佳,才谈得上市场竞争力,才能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和鼻子,满足他们的视觉、嗅觉和心理需求,继而广开销路,赢得利润。但过于美丽的东西往往是暗含毒素的,如果一味追求外表的绚烂,非法或过量给纯净的食品注入添加剂,结果只能是将食品变成了毒品,让添加剂成了千夫所指的替罪羊。明明是无良商家犯的错,却给一些无辜的添加剂套上了永世不得翻身的枷锁,实在是冤枉了这群为改善食品品质做出卓越贡献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监管需给力

  面对日益频发的食品安全危机,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添加剂泛滥的严酷现实,卫生部拟撤销38种食品添加剂,“两高”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定罪量刑标准。虽说对当前市场乱象能起到一定的治理效力,但对奸商牢固的利益堡垒而言,恐难达到动摇乃至攻破的目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令行不止”的现象早已见怪不怪,部分商家表面上一副守法的姿态,暗地里则偷偷摸摸做着损人的勾当,就像食品外包装上列出的配料表永远正常无比,非法及过量的配料大都被选择性隐藏了,商家才不会傻到给自己贴上“此乃有毒物,请速来查处”的标签。而监管部门如果睁只眼闭只眼,视职责为儿戏,甚至与生产者、销售者眉来眼去,共享利益果实,那么再多政令的出台也会沦为一堆空文,民众还是得在有毒食品、更有毒食品、最有毒食品之间寻求轻量级的果腹之物。

  因此,维护食品安全的重点,不在于下达了多少义正言辞的行政命令,而在于切实加强监管执行力度,落实官员问责机制,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不在于苦口婆心地教导企业遵纪守法,而在于用完善的制度提高违法成本,让商家常怀敬畏之心,不敢轻易越过雷池。当然,总会有政府力不能及的地方,这就需要消费者平时多长个心眼,别被食品光鲜的外表所迷惑,以免上当受骗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