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安全至今争论不休 美以日三国诺奖得主观点不一

[2013/12/4]

  甘肃张掖禁止转基因产品引科学家批评

  11月12日消息,根据政府的新规定,所有转基因种子--从棉花到番木瓜--都不得在这个有着约120万人口的地区生产或销售。张掖市的态度尤其引人关注,是因为北京已经批准了十几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报道称,由于食品消费量快速增加所带来的压力,北京曾利用媒体来促进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理解和认可。

  科学家批评张掖市的禁令是“非法的”,是对基本科学知识的“无知”造成的。但是许多环保主义者则称赞该市的大胆举动,呼吁其他城市效仿。

  张掖市市委书记陈克恭称转基因食品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生物武器--这个观点一直受到某些鹰派的支持,而张掖市的政策就是确保粮食安全和“民族复兴”。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黄大昉对这种做法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国务院从来没有赋予地方政府自主选择转基因产品的权力。地方政府必须尊重和服从北京的命令。”

  他说张掖市是玉米种子的主要生产中心,政府出台禁令的做法可能是为了保护地方产业。一旦北京批准了由内地科学家开发的转基因玉米产品,传统的种子产业可能会遭到重创,因为转基因生产商声称其产品可抵御病害,因此需要的杀虫剂更少,成本更低。

  美以诺奖得主赞成转基因食品

  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宿主防御遗传学中心主任布鲁斯-博伊特勒(BruceA.Beutler)博士赞成人类食用转基因食品,理由是事实上人们现在食用的许多食品已是转基因食品。在很多年前人们就已开始做此类转基因的工作了。比如玉米,最初自然界的玉米并非现在人类食用的玉米,它已经历了变异的过程。再比如欧洲奶牛,利用特殊基因的个体选择,让奶牛从原本短时期产奶到长时期连续产奶。

  布鲁斯-博伊特勒博士介绍,和欧洲相比,美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争议较少。他认为,基因工程技术不是产生不可预期的新物种。如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能使食物变得更丰富和有营养就是一件好事。

  和布鲁斯·博伊特勒博士观点相似,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理工大学教授阿龙·切哈诺沃(AaronCiechanover)博士神色活泛地连说带比划:他也常食用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提高了产量,有效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等能力,杂交水稻等转基因食品已广泛被人类接受。他甚至认为,转基因作物是由人类直接食用,还是作为禽畜饲料再转换成人类食物,结果都一样。

  日本诺奖得主认为应该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监管

  和上述两位诺奖得主鲜明的肯定态度不一样的是,两位日本化学家则言词审慎。同是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美国普渡大学赫伯特-布朗特聘教授根岸英一(Ei-ichiNegishi)博士、日本北海道大学荣誉教授铃木章(AkiraSuzuki)博士称,“转基因”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新词”,甚至坦言他们对转基因食品不太了解。

  根岸英一博士说道,人类对人为制造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它有潜在的危险性。它的安全性是评估其食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铃木章博士,中国人口是日本的十倍,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比例会高于日本。中国应注重加强对食品全的监管。